沁阳神农陶艺术馆:黑陶——黑如漆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硬如瓷,被誉为“土与火的艺术,力与美的结晶”。
2017年8月18日,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应支部入盟考察对象、焦作市人大代表、沁阳市政协常委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、非遗传承人汤丽邀请,赴沁阳“神农陶”黑陶基地,开展“非遗”文化调研活动。
黑陶从古传承至今,在唐代时期被武则天命名为“御制黑陶”。1914年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世界“金奖”。于2009年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而今神农陶黑陶已经被列入“十佳中原贡品”。
沁阳黑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沁阳的文化名片。沁阳黑陶品种也由以前的20多种,发展到现在的上千种。
新一代黑陶技艺传承人汤丽,从1999年开始从事工艺品事业,2006年拜国 家级陶艺大师杨英才为师,2007年在山东学习黑陶工艺,2008年在广州从事工艺美术行业,2009年到北京清华大学学习,同时拜沁阳黑陶传承人学习烧制黑陶技术,从事传承创新沁阳黑陶文化事业,她的黑陶集艺术观赏与陈列、实用、收藏于一体,注重外在美和文化元素的结合。其黑陶作品《国色凤舞》,在今年4月份的“中国(开封)首届工艺美术展”上,荣获银奖。
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吴麦峡主委、王兴涛副主委、刘增利暨叶雕省级非遗传承人陈黎明等一行六人在汤丽的带领下,参观了神农陶艺术馆暨黑陶基地,了解了黑陶制作的12道工序:采泥、醒泥、修坯、沉淀、拉坯、打磨、抛光、阴干、烧窑、雕刻、入窑、出窑。
△ 参观神农陶艺术馆,叶雕非遗传承人陈黎明(左二),民盟郑州铁路支部主委吴麦峡(左三)
△ 参观神农陶基地,汤丽讲解制陶工艺
△ 工艺师演示黑陶拉坯工艺
黑陶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,距今约5000年的历史,是连接彩陶和青铜器的重要历史时期,黑陶不仅是一种工艺或器皿,更代表了一种文化,被世界考古界认为是“地球文明精致之作”,被中外史学家称为“原始文化的瑰宝”。
△ 采用新的双层拉坯工艺的双层镂空雕刻黑陶壶,黑陶茶杯薄如纸、轻若无物。
黑陶形成及特点:沁阳黑陶采用神农山脚下的沉寂千年的老土,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(氧化铁,氧化钙,氧化铝,氧化镁等),用木材烧制2天一夜烧至1050度高温,吸附木材的活性炭离子而自然窑变形成黑陶,具有透气性好,生态环保,保质保鲜,净化水净化空气的特点。
△ 神农陶文化大讲堂:搭建平台,开办神农陶文化大讲堂,宣传弘扬传统黑陶文化,提升人文素养,让多种文化元素自由流动。
△ 民盟郑州铁路支部盟员王虹(国家一 级营养师):神农陶文化大讲堂—主讲营养与健康
文化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日前共同印发了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》。《计划》提出,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、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、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,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,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、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,涵盖衣食住行,遍布各族各地。振兴传统工艺,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,涵养文化生态,丰富文化资源,增强文化自信;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,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,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;有助于促进就业,实现精 准扶贫,提高城乡居民收入,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。
“非遗”九问
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拟于近期在沁阳神农陶艺术馆,邀请盟内外专家学者、非遗传承人、非遗志愿者联合开展“非遗”九问——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调研研讨会,诚邀业内人士共同参与,愿意参与者请在文末留言或加小盟微信(w13298100801)。
1、如何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
如何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,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,发展传统工艺、文化创意等产业。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?各级地方应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工艺传习活动提供哪些支持?
2、如何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
传承人群参加研修、研习和培训,能够提高传承能力,增强传承后劲。组织优 秀传承人、工艺师及设计、管理人员,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,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。同行之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,可以提高技艺水平,提升再创造能力。
3、如何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建设和理论、技术研究
具备条件的高校、职业院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,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。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,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研究。
高校、研究机构、企业等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、重 点实验室等,在保持优 秀传统的基础上,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、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,提高材料处理水平,加强成果转化。
加强传统工艺的挖掘、记录和整理。对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濒危传统工艺项目,加快实施抢救性记录,落实保护与传承措施。鼓励出版有关传统工艺的专著、译著、图册等研究和实践成果。
4、如何提高传统工艺品的设计、制作水平和品质
强化质量意识、精品意识、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,结合现代生活需求,改进设计,改善材料,改良制作,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,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,加强全 面质量管理,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鼓励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,注册产品商标,保护商业秘密和创新成果。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,提高产品品质,培育品牌,拓展市场。
△ 在云南荥阳村,还有4个人做油纸伞,80多岁的郑家朝是手艺精良的人。他选的竹子一定要直,桐油一定要熬上一整天,伞骨、伞头和伞眼都是亲手车出来的,包括zui后一道工序盖印。
5、如何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、展示、销售渠道
鼓励在传统工艺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、自然和人文景区、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,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场所,集中展示、宣传和推介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,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。
在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旅游等相关节会上设立传统工艺专区。举办多种传统工艺博览会和传统工艺大展,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。鼓励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网络销售平台,帮助推介传统工艺产品。
6、行业组织建设存在什么问题
行业组织要制定产品质量行业标准,组织或支持开展面向本地区或本行业传承人群的培训和交流等活动,并提供信息发布、权益维护等服务。
△ 安徽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,68岁的张尚志是唯 一一位还在打制剪刀的手艺人。打一把正宗的后山剪刀,要经历24道工序,锤打1000多次才能完成。张尚志早上6点到作坊,晚上6点才回家。这种习惯,他保持了整整50年。
7、如何解决非遗传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
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。改进有污染的工艺流程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。整合现有资源开展非商业性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和传承,引导和支持使用替代材料传承以象牙等珍 稀动植物资源为原材料的相关技艺。
8、非遗文化进校园、促进社会普及教育
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。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展演、体验、传习、讲座、培训等各类活动,使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普及推广传统工艺的重要阵地,丰富民众文化生活,增强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。
9、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
通过双边、多边渠道,组织传统工艺传承人、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和研修培训,以及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,开拓视野,借鉴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