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在臣,字祖扬,笔名中原庸人,别号俗人,1969年出生于河南浚县白寺,祖辈从事碑刻技艺,受此影响自幼酷爱金石篆刻及书画艺术,系统学习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帖及当代书法家诸帖。在研习书法的同时,又钻研学习篆刻艺术,更另辟蹊径创作了别具一格的篆印书体,集书法与篆刻技艺于一炉,清新雅致,堪称大家;在臣亦钟情于水墨丹青,其水墨小品轻描慢抹、曲径通幽、意境深邃,北宋沈括《图画歌》云:“江南董源传巨然,淡墨轻岚为一体。”概莫如是……
在臣为河南电视台《我从哪里来》题写片头语:追古求源
初识在臣,是在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2016年迎新春书法笔会上,彼时的身份是铁路支部申请入盟的新生力量,初见其人温和儒雅、敦厚稳重,一身翰墨文人气息扑面而来,握手言欢、禀赋识鉴,更有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之感慨。
在臣兄大我5岁,彼人常自诩为庸人、俗人耳,实有板桥先生三味,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,旷达直爽,古人常说字如其人,在臣兄之榜书作品气势如虹、挥洒自如,其篆印书体更是通达由心、浑然天成、颇有雅趣。
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贾天保副主席评价在臣兄之书法,言其早已登堂入室,目下之要义乃形成一家之体系,单以榜书论,在书法大家中尚算不得顶 尖,但若论及篆印书体实是大师级别,假以时日以“在臣体”称之亦不为过。
在臣赞成“敬畏古人,摩挲经典”,同时亦“拾众人之所弃,弃众人之所拾!”,学古而不食古,常言书家要入古出新,入古“非于行迹上得,当自精神上求,古人之精神全在创造……”,其尝以匠人自居,临帖、读书、悟道之余,钟情于金石篆刻及石艺,得益于大学所学之园林专业,在臣创作之山水楼台、池沼水榭化腐朽为神奇,毫无穿凿之感,浑然天成、叹为观止。
在臣之榜书出入于晋韵宋意间,出手见高致,挥洒见性灵。用笔潇散峻迈,点画放意自如,意绪旷达,于悠然间见功力。在臣笔耕不辍,更博涉于经史典籍,为杆头层楼故,拜于书法大家吕致远老师门下,秉承“非复斤斤于临池,当于金石、学术、丹青、修养数种次第着力,方能有所悟……”当有和、宽、平、淡之气质。
是故,在臣于翰墨丹青亦一以贯之,每每看到在臣之国画小品,吾常有三观尽毁之感,其书法若脱缰之马,驰骋于方寸间,而水墨画却极尽钟灵闵秀、雅致脱俗。轻描慢抹、曲径通幽、意境深邃,细观其画作会不自觉的沉浸下来,观其雪景尝有独钓寒江之觉悟,诚所谓引人入胜、引人入画矣……
长江黄河 花朝春回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酒至半酣,在臣兄挥毫若执戟,一笔撒刀兵,荡气回肠、酣畅淋漓……
有人居庙堂之高,有人处江湖之远,盖性情使然也,是故,何谓俗人,吾之在臣兄矣,何谓庸人,吾之在臣兄也。